当前位置: 首页 > 历史专题新闻

“逛逛后花园”走进孟良崮战役纪念馆

字体大小:
来源: 编辑:马卉卉 历史专题新闻

革命战争年代,山东省临沂市蒙阴县沂蒙山区革命根据地的中心,当时全县先后有4万人参军参战,1300多人英勇献身,13万人奋勇支前,支前模范“沂蒙六姐妹”名扬全国,而孟良崮战役更是举世闻名。这场战役彻底粉碎了国民党对山东的重点进攻,扭转了华东战局,谱写了解放战争的辉煌篇章,在人民战争史上竖起了一座威武壮丽的丰碑。

孟良崮旅游区位于蒙阴县垛庄镇,因解放战争时期陈毅、粟裕率我华东野战军在此一举歼灭国民党王牌七十四师,击毙中将师长张灵甫而名扬海内外,此战作为世界战争史上的经典战例,列入美国西点军校教科书。以此创作拍摄了《英雄孟良崮》、《沂蒙》、《红日》、《解放》、《粟裕大将》等多部电影、电视剧。

1947年5月13日至16日,我华东野战军在陈毅元帅、粟裕将军的指挥下,以“百万军中取上将首级”的英雄气概,经浴血奋战,一举歼灭号称“五大主力之首”的国民党“王牌军”整编第74师,击毙敌中将师长张灵甫,毙伤俘敌三万两千余人,一举粉碎了蒋介石对山东重点进攻的战略图谋。这一战役,开创了在敌重兵密集并进的态势下,从敌阵线中央割歼其进攻主力的范例,是打破国民党军对山东解放区重点进攻和转变华东战局的关键一战,在解放战争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在孟良崮战役期间,沂蒙人民共出动临时民工六十九万,二线常备民工十五万四千人,随军常备民工七万六千六百人,合计九十二万多人。据党史记载,在孟良崮战役期间,仅蒙阴县支前民工就达10万人以上,当时蒙阴县总人口只有20万,也就是说,支前民工占到了当时总人口的一半以上。

陈毅元帅不止一次的感慨道“我陈毅就是死在棺材里,也忘不了山东人民对我们的支援”,沂蒙人民用小米供养了革命,用小推车把革命推过了长江。沂蒙精神在沂蒙老区人民身上展现的淋漓尽致。

为纪念孟良崮战役,国家政务院于1954年拨专款建立了孟良崮烈士陵园、小学和医院。先后投资2.3亿元对其进行了全面提升、改建、扩建。为了纪念陈毅元帅、粟裕将军的卓越指挥,在孟良崮战役胜利50周年之际,建造了高7.75米的陈毅元帅、粟裕将军的花岗岩雕塑。

经过多年来的不断开发建设,孟良崮旅游区现已形成了山下以孟良崮战役纪念馆为主题的纪念园区、山上以孟良崮战役纪念碑为主题的战役遗址区两大部分。


山下纪念馆园区主要景点有:陈毅、粟裕大型花岗岩雕像,孟良崮战役纪念馆,纪念馆主体外形由两面红色战旗组成孟良崮大崮顶山形,象征战役发生在沂蒙山区,主体高度为19.47米,寓意战役发生在1947年。在红色的外墙挂板上镶嵌着194700颗子弹壳,同样寓意着战役发生在1947年,纪念馆共分为四个展厅,有战役作战沙盘、战役简介、拥军支前、多媒体展厅等。纪念馆后面是松柏掩映的烈士墓区,孟良崮烈士陵园里安葬了2865位烈士的遗骨,大部分都是无名烈士。墓地中心位置为粟裕将军部分骨灰撒放处,因为这里是他曾经战斗过的地方,这里有他亲爱的战友,有沂蒙老区骨肉相连的乡亲。纪念园区的最后边是瞭望塔,塔高47米,在塔顶可看到山上战役纪念碑。


山上战役选址区主要景点有:孟良崮战役纪念碑,该碑建于1984年,建在孟良崮的大崮顶上,碑高30米,由三块状如刺刀的灰色花岗岩铸成分别象征着华野战军、地方军和民兵三股武装力量体制。另外还有武器观展区(主要有飞机、大炮、坦克等重武器),战役遗址、战场残核、华野指挥所、华野炮阵地、战地救护所、张灵甫击毙处等。

由此,“英雄孟良崮”成为沂蒙山的象征而名扬海内外。孟良崮旅游区先后被授予国家AAAA级旅游区、全国十大红色旅游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全国百家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全国沂蒙红色教育旅游知名品牌示范区、全国马克思主义群众观教育基地、山东省国防教育基地、山东省党性教育基地、山东省服务名牌、“省级服务标准化试点单位”、临沂市市长质量奖等称号。同时,也是全国重点革命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红动中国、崮秀天下”的形象品牌闻名中外。

全媒体记者 施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