芜湖鸠江区四褐山街道“四面出征 山鸣谷应”多举措做好“扫黄打非”工作
安徽省芜湖市鸠江区四褐山街道深入推进“1421”群众工作法,坚持“扫黄打非”工作与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相结合,持续投入、全力做实,成效显著。
强化组织领导 健全工作体系
“扫黄打非”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巩固好街道社区宣传思想阵地需要全社会全方位共同努力。面对新时期“扫黄打非”工作新形势,四褐山街道四山社区建立健全“扫黄打非”联络点工作职责和工作制度,将“扫黄打非”纳入到意识形态领域,规范化、常态化的落实“扫黄打非”工作机制,切实做到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
基层工作功夫在“细”。2018年开始,社区积极贯彻落实街道“1421”群众工作法,即1个核心领导(党对群众工作的领导);4支队伍(党小组长、单元长、居民小组长、志愿服务队长);2个平台(网格内的社区事务发布服务平台和党群意愿议事平台);1个保障机制(给乐于奉献的人积分兑换保障机制,激励更多的人关心、参与社会事务)。社区现有四长92人,其中党小组长20人、居民组长11人、单元长54人、志愿服务队长7人。每位单元长服务的居民户数不超过30户,志在精细化提升服务质量。
在实操环节,结合“扫黄打非”工作,四山社区在每栋楼前设立“四长”灯箱,上半部公示该楼栋的“四长”信息,方便居民发现问题能第一时间反馈,社区及时处理,下半部是党的声音发布台,宣传“扫黄打非”等各项内容。确定每周三为党群议事点的开放接待日,大家在党群议事点一边收集居民的意愿一边宣传“扫黄打非”内容。让党的声音传得下去,居民意愿递得上来、实现得了。至今,民情信息在四山社区单元长(居民组长)群里,每天都实时更新、“滚动显示”。
强化共建融合 提高幸福指数
“穿针引线”的“绣花”治理,打通了基层治理“最后百米”,在强化共建融合、助力“扫黄打非”工作中,四山社区注重坚持“扫黄打非”的“四个融入”:
首先,融入区域化党建中。社区坚定不移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通过辖区内的共建单位每季度党建共联共建联席会,创建区域化党建品牌,结合“扫黄打非”工作,从党建引领上与共建单位一同学习新知识,结合社区资源,有计划的开展下季度活动。例如,共建单位芳草地幼儿园主动认领“扫黄打非”护苗工作,通过“小手拉大手”活动,积极引导家长自觉抵制网络不良信息,指导幼儿正确观看绘本和动画片,在校园内外营造积极向上的成长氛围。
其次,融入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将“扫黄打非”跟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相结合,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以道德引导、思想引领、价值引航为工作目标,整合成立了7支志愿服务队,各具特色。其中,“扫黄打非”志愿服务队自编自演的“扫黄打非”专题小品《网里网外》参加2020年鸠江区“向日葵”新时代文明实践主题作品创作展演竞赛,预赛获得全区第四名、小品类第一名的好成绩,让文明实践鲜活起来。
然后,融入平安建设中。通过理论宣讲、“法律讲堂”等活动,开展法治宣教,让广大居民了解并参与到“扫黄打非”活动中来。
最后,融入三社联动中。通过构建“社区---社会组织---志愿服务队”的联动服务督导体系,提高为民服务质量。构筑以社区为平台、社会组织为载体、社会工作支撑的社区治理体制,合力营造管理有序、服务完善、文明祥和的社区生活共同体,不断促进基层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强化平台推动 建设宣传阵地
四山社区构建多种形式的宣传机制,让宣传活起来,让居民动起来,使得社区活跃度、公共事务参与度大幅提升。
依托多个平台,丰富宣传活动,提高居民知晓率;社区建立了科普创新屋,通过购买第三方组织服务积极宣传“扫黄打非”内容,营造积极健康、向善向上的文化环境,筑牢基层意识形态安全的根基;“五老”志愿者们利用科普创新屋、暑假“三结合”传授新时代新技能新知识,组织未成年人开展书法交流会、观看如何正确上网、观看微视频等。
同时还在社区未成年人读书屋、四韵文化社、扫黄打非广场、新时代文明实践广场花坛、大小宣传栏、宣传楼梯、新时代宣讲室、故事长廊发布党的声音,张贴图文形式的“扫黄打非”宣传画、发放“扫黄打非”宣传折页;确保习近平金句、扫黄打非各项制度上文化墙;通过护苗、净网等专项行动、志愿者港湾、电子阅览室,微信公众号、微信群、社区e站、LED电子屏等渠道,线上线下相结合,让“扫黄打非”宣传没有死角、不留盲区,让“扫黄打非”意识入脑,更入心。
强化制度落实 夯实工作实效
制度好定,重在落实。四山社区在“扫黄打非”工作中,尤其重视强化制度落实。首先,强化主体责任。社区和辖区幼儿园、宗教场所、文具店、网吧、快递站点签定“扫黄打非”承诺书,加强对负责人的宣传,强化自查,明确主体责任。
其次,强化日常巡查落实。“四长”在每年的重点节假日,都会积极的联合物业利用小喇叭宣传“扫黄打非”知识;网格员、五老志愿者们带上红袖标每月两次义务监督、定时出现在辖区网吧,他们一边巡查有无未成年人上网,一边巡查有无涉“黄”涉“非”的网页或游戏、视频;“扫黄打非”志愿服务队经常到辖区的文具店、快递点、宗教场所等巡查,到小区快递点清查涉“黄”涉“非”的书籍和报刊,对宗教团体及其活动场所内的出版物是否存在非法复印发行现象、是否含有侵权盗版出版物、是否含有宗教极端主义等现象进行监督检查,做好宗教场所的意识形态工作,并通过宗教四有园地来宣传相关宗教政策和法律法规,指导如何识别非法出版物和宣传品,确保一旦有非法出版物在信众中传播,教会会第一时间向有关部门举报。
然后,强化宣传工作常态化。保证“扫黄打非”进广场、校园,进千家万户。通过党员和志愿者们带头树立正确的利益观、荣辱观、道德观、人生观,弘扬社会主义道德风尚,引导辖区未成年人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通过单元长的巡查和自主开展活动——特别是专题活动,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志愿者的宣讲以及大型晚会上的知识互答、挨家挨户的上门宣传等一系列的志愿服务活动,进一步增加居民对“扫黄打非”的认知,增强自我约束意识、“扫黄打非”的自觉性和鉴别能力,压缩“黄”“非”毒瘤滋生空间,为实现社区长治久安营造和谐、安全的文化环境。
“扫黄打非”工作,任重道远。社区会稳步推进,步步为营;四面出征,山鸣谷应;持续保障,齐抓共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