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历史专题新闻

南陵县阳光社区高标准创建 “扫黄打非”进基层示范点

字体大小:
来源: 编辑:赵芳 历史专题新闻


近年来,芜湖市南陵县籍山镇阳光社区以党建工作为引领,构建“4+N”工作模式,围绕“阳光聚心、阳光暖心、阳光舒心、阳光清心”的“四心阳光”党建品牌工程,充分整合资源优势,念好“融”字决,将“扫黄打非”与社区网格管理、新时代文明实践建设、基层综合治理等工作紧密结合,着力构建基层“扫黄打非”全方位立体化大格局。


 

“四心”聚力守护“阳光”文化晴空

阳光社区位于籍山镇西南郊,地处城乡结合部,辖区内居民大部分由籍山、家发、三里3 个镇,因县经济开发区发展或重点工程建设需要拆迁安置的村民组成,现有居民 3645 户,流动人口几千人。

面对拆迁安置人员复杂、流动人口多、基层工作人员有限等现状,阳光社区始终坚持以抓好党建工作为引领,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以“四心”党建品牌为引领,将“扫黄打非”工作作为社区党委会、“三会一课”等会议重要内容,加强“扫黄打非”工作的谋划和推进。


 沈小燕是阳光社区党员小组长,开学前夕她主动给自己工作“加量”,加大了对辖区书店、网吧等场所的走访频次,“现在很多学生都返回,书店去的人也多了,我做的就是给学生创造一个多读书、善读书、读好书文明绿色的文化环境。”

借助党员先锋岗、雨露阳光党员志愿服务队等平台和力量,阳光社区发动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为社区做好“扫黄打非”工作提供充足的人员保障的同时,与辖区内8个单位的党支部签订党建共建协议,探索建立“社区+企业”,“社区+学校”等跨领域党建联合体,将党建、“扫黄打非”等工作齐抓共管、群防群治,实施“双向互动”共建。2020年上半年,为企业调解矛盾纠纷40余起,提供法律咨询800余人次,与辖区内单位联合开展“扫黄打非”活动9次。

 

“我们建立了‘扫黄打非’专职队伍、兼职队伍、群众和志愿者队伍,形成镇、社区、群众三级网格化管理。”社区党委副书记付玉娥介绍到,“聚心阳光”为示范点创建提供坚强的政治保障;“暖心阳光”为示范点创建提供贴心的服务内容;“舒心阳光”构建示范点创建提供完善的制度体系 ;“清心阳光”铸就示范点创建严明的清新空间。“四心阳光”持续发力织密了社区“扫黄打非”监管网络,构建了群防群治、共建共治的良好格局。

“N+融合”实现进基层全覆盖

“爱国爱家爱社区,学法用法守法纪;扫黄打非净环境,助残济贫先爱心……”在南陵县籍山镇阳光社区“扫黄打非”活动广场上,“扫黄打非”被编进了居民公约直接上墙;在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文化活动室、综合文化中心、电子阅览室、未成年人活动室、科普活动室等社区文化阵地上,少不了“扫黄打非”知识宣传……

走进阳光社区,“扫黄打非” “融文章”内容丰富,形式活跃。作为意识形态领域的一项重要工作内容,阳光社区坚持推进“扫黄打非”进基层制度化、常态化,积极统筹多方资源,携手下好“扫黄打非”进基层这盘棋,让知识宣传如春风细雨润物无声般入脑入心,走进千家万户,提升人民群众对“扫黄打非”的知晓度、理解度、自觉度。

与新时代文明实践建设相结合,将“扫黄打非”纳入理论宣讲中,设立“扫黄打非”联络点,建设“扫黄打非”活动广场,开展“身边好人”宣讲活动,弘扬良好风气和社会正能量,发出抵制侵权盗版和非法出版物倡议。

依托社区综合文化站,帮助组建舞蹈、书法、美术等5个协会,鼓励和组织书法、绘画、歌舞爱好者在文艺作品创作中融入“扫黄打非”主题和元素,通过创造出群众喜闻乐见的作品对群众进行意识形态引导和教育,在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的同时,推进“扫黄打非”工作深入人心。

结合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组织学生创作“扫黄打非”主题作文、绘画200余幅;开展“护苗绿书签”主题实践活动20余次,参与群众达8000余人次。教育引导广大居民和青少年支持和参与到“扫黄打非”工作中。“我一定不购买、不阅读、不传播盗版读物。”在学生制作的绿书签上,一名学生这样写到。

 2019 年以来,阳光社区辖区内未发生一起综治问题。2019 年,获得芜湖市第二批城市基层党建示范社区、芜湖市第九届文明社区、芜湖市先进党组织、籍山镇先进党组织等多项荣誉称号。

全媒体记者 乐培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