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大V号

【“董咏流年”】离离原上路思良

字体大小:
编辑:何素雅

少年故乡

路思良1977年底出生于宿州符离集四山孜村,后面自然村原名马庄,同宗认为“马踩路”不吉利遂改为丁寨。现已合并为四山孜行政村。路思良在丁寨度过童年与少年。   

村边有山,名乾山。乾山在东,山上有庙,乡人说乾山有龙脉,村子里出了中国的空军上将丁文昌(空军政委);出个安徽省第一个书法教授大书家丁梦周先生,他们村子还出了奥运名将王春雨等等。当然现在《符离集英杰谱》中也增添了青年才俊路思良。但他家乡最著名的恐怕还数唐代白居易写的那诗句:“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其中的离离,就是他的家乡符离集,是全国铁路枢纽,他儿时步行去符离集买远近闻名的烧鸡,那儿离他的村庄不过四五公里之遥。路思良家乡村民,都有自豪感,且怀有武学丁文昌,文从丁梦周的理想。路思良从小就想当书法家,村子里人很注重书法,过年可以不买肉,但必须贴春联,贴福字,而且是手书的那种,很讲究字的美和韵味。

某年农历三月乾山庙会,路思良一路爬山口渴,舍不得买水,将母亲给的5毛钱买了支毛笔,从锅底铲些灰和上清水就当墨汁用。用的纸也都是些捡来的废纸。

没字帖,那些漂亮的春联、戏台联,甚至路边的大标语都成为他临摹的“字帖”。当时没手机拍照,就使劲用心默记着,每一个字的模样,反复去看,反复去记。为节省纸墨,他还从老宅基地找了块足有一平尺的大青砖,磨平用水写字,功能相当于现在的水写布。

在村中老屋读书时,石头为凳,木板当桌,下雨屋漏,二年级时学生便转入银果寺小学,虽学习条件艰苦但照样有描红课。老师表扬说,丁寨过来的这班孩子,字写得都不错。思良的父亲也夸儿子字好看。家贫,端午时,老师在课堂上问,同学们端午要吃什么?路思良举手说:吃饺子。长那么大他压根没见过南方的粽子。放学后思良要干农活,手里抓个山芋窝窝头,还不忘揣本书。他语文好,作文《姐弟情》一文获过符离集镇作文比赛第一名。  

现虽离家多年,每当回乡,他都要去村里到处转转,一些成长的时光记忆,会在那里聚散,真切又缥缈。

求学谋生

故乡注定要离开,注定要回望。

进入安师大美术学院学习,是路思良真正意义上叩响艺术之门。也为他后来加入旅游业打下美工基础。路思良虽然一心想做的事是书法,但在生计面前,他必须先解决衣食之忧。毕业后,他去一家旅游公司上班,做美工,也带团兼做导游。而且一做就是十几年,直到自己当上公司老总。期间他对旅游文化特别关注,祖国的大好河山也让他大开眼界。当年在介绍各地人文地理时,也增长了知识和见识。特别是因读错字被游客当众指正时,自尊心强的他很是羞愧。从那起,他暗暗叮嘱自己,对要去的每个地方,一定要下足功夫,将所有可能用到的讲解,作充分的预习,力求准确丰富。为此他阅读了大量的书籍。他也开始明白,将来从事书法,首先要成为一个文化人。十几年来,因为行走,因为阅读,便具备了一个优秀导游与从业人员的知识储备。也因为一直见缝插针地习书,他在心里常将风景与书法作对应,他说泰山雄伟像颜楷;张家界奇险飘逸像怀素、黄庭坚草书......

从企业到艺术其实就只是一个转身。

2014年,他风光无限的旅游公司稍有势缓,各大旅游公司开始入驻芜湖。其时路思良也掘到人生第一桶金。他果断把公司交给爱人经营,自己一心一意地开始了对书法艺术的追求。他决定对书法进行系统补课。经书友介绍,参加了当年滁州国展学习班。班上70几名同学来自全国各地,水平很高,不少同学此前作品已入过一次全国展。路思良说,在学习班至少让他有三个方面的收获:一是明白啥叫书法的气韵、节奏;二是粗略理解了草法、墨法、章法的虚实关系;三是如何打造参展作品。总之在这个学习班上,他发现这里所讲的书法与他此前理解的传统书法很不一样。草书不只是萦带,书者关注字根,起、行、收都有度,同学们对打造作品中的浓淡枯湿之类很有经验。他在这里短短的一周,明白的比以前关于书法所有的总和都要多。回到芜湖,他彻夜难眠,他认真思索自己今后在书法的路上怎么去走。

一举成名

2014年对于路思良注定是不平常的一年。这年底,四年一度的第十一届全国书法篆刻展开始征稿。路思良每晚都要打开电脑,研究近几届入国展的优秀作品,特别是草书,特别是大幅草书作品,他常常情不自禁地被那些作品深深打动。有人说书法不能学时人,而他觉得当代优秀书家是我们学习古人书法的桥梁,他们的作品呈现了与古人相近的一些东西。那一段时期,路思良一天有十几个小时泡在书法里,不断地读、临、悟,每个夜晚常常听到送奶工开箱声或是环卫工推车声才发现天快亮了,赶紧洗洗睡一会。期间也试写了近20幅作品,但没有一幅满意。他心想,古人说废纸三千,是不是也正是这样,为了迎接更好的出现。

正式创作的那天,书案小,他将八尺屏白宣铺在地上。选了首李白的诗:内容是

暮从碧山下,山月随人归。 

却顾所来径,苍苍横翠微。 

相携及田家,童稚开荆扉。 

绿竹入幽径,青萝拂行衣。 

欢言得所憩,美酒聊共挥。 

长歌吟松风,曲尽河星稀。 

我醉君复乐,陶然共忘机。

没想到第一次在地上写大幅作品,仿佛天助,竟然挥洒自如,一气呵成。在极富质感的线条里,闪烁着性格的光芒。墨色浓淡,犹如天成,笔之所及,纸墨生辉。他忽然相信,书法创作也是有灵感的。否则历史上王羲之想二度书写兰亭序,为何终不能尽意。

话虽如此,我以为灵感也是因为长期的修炼与准备而来。路思良的行草书此前已获得过2012年芜湖市书法双年展优秀奖及2014年安徽省首届书法楹联展优秀作品奖等。

当时他将这幅作品寄出后,内心虽有期待,但更多是一种投石问路的心态,毕竟首次参加国展投稿,也没多想。那段时光他用旅人的眼光看世界,以书者的笔墨写春秋,沿着砚田勤耕细作,时常汹涌起向书道远行的殷殷之情。在书道前行路上设若有飞来的运气,使平庸的日子惊喜异常,那真是一份额外的红利了。

令他惊喜不已的居然一举成功。2015年5月27日,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办的第十一届书法篆刻展入展名单公布,他的草书作品李白诗一首榜上有名!他至今都记得那个早晨,他早早起床准备送孩子上学,一位在北京学习的书友电告他:你的作品入展了。他当时不敢相信,怕是玩笑,直到送完孩子上学回来的路上接到市书协主席电话告知他作品入国展了,祝贺他为芜湖争光,他才相信真的成功了。作为书法人,他用短短的几个月,打造出力作,从全国42572件作品中,突出重围,脱颖而出,进入国展,一举获得全国会员资格。要知道,这段路,有多少书家是用了差不多一生才完成,甚至一生也无法抵达!从这个层面讲,路思良是幸运的,他在紧紧拥抱书法女神时,书法女神给了他同等回抱!我相信,对书法虔诚追求的路思良内心一定是怀着感恩的。

艺无止境

原本寂寂无名的路思良进入四年一度的国展,一时无异于星光闪耀,迅速为书界所知,有祝贺的,称赞的,当然也有质疑的。路思良是清醒的,他知道入了国展,并不代表自己从此就是一个多么优秀的书家了,与那些历届兰亭奖的书家比,或者就是与本地优秀的书家比,自己还存在着不小差距。从入国展之后,正常的日子里,他几乎晚上没有在一点之前睡觉过,他希望自己变得足够优秀,对得起中书协会员资格。他不再像2014年备战国展时那样,有强烈的目的性,关注的只是草书,只是为打造一件完美的草书作品殚精竭虑,而是开始更系统临帖,精临各种书体,补理论,补文化。十年来,他因为职业,行万里路当然有过之,但更重要的是读万卷书,不读书行再多路也只能算个邮差。除了书法著作,文学与社科类书也常出现在他的案头。他还尝试着写作,在报纸副刊还发表过散文。也尝试着写格律诗词。当然投入最多的还是书法。他研究最多的是古人的笔法字法章法墨法。字法上朝朝暮暮孙过庭,墨法上他左右追随王铎,线条上汲取怀素,节奏上跟随黄庭坚。同时也一如往常地关注当代优秀书家的国展作品,和前沿的创作动向。他并不厚古薄今,他说一些科班出身的90后国展选手,甚至对传统书法的理解更为明了清晰,更得古人手法,用笔更为干净利索,又增添了新鲜元素。书法不在于古今,不在于年龄,而是书者对书写本身的体悟程度。所谓体悟,体就是身体力行、实践,而后悟,就是悟其理,悟其法,悟其道。

时光荏苒,转眼又是四年,2019年全国第十二届书法篆刻展拉开帷幕,这也将是路思良梅开二度的机会。某天路思良的一位学生拿来一张漂亮的洒金宣纸,玫红色,八尺屏,让路老师给他写一张草书示范。他没有迟疑,拿起案上一本上海书画出版社的唐诗选,挑了首张藉的诗

野店临江浦,门前有橘花。 

停灯待贾客,卖酒与船家。 

夜静江水白,路回山月斜。 

闲寻泊舟处,潮落见平沙。

此诗还有另一个更为流传的版本,与这个版本有三字之异,当时路思良提笔即书,根本没在意,没想到他这一书就成为自己入第十二届国展的作品,而且被后来点评老师当成有“错”字,差点因版本出纰漏。这是后话。现场写完作品,路思良觉得还比较满意,指点学生之后,他让助教收起来,可以备用参展。当时也就是一说,心里还是想再创作几幅比较后挑选一下的,毕竟每人只给投寄一幅作品。没成想助教老师第二天就寄走了,他当时徒唤奈何。似乎是天意,没想到这“草率”一投,让他在国展中真的梅开二度。连续两届入国展,这恐怕在安徽书坛也属罕见,真是令他喜出望外。点评入展作品的老师,在他的作品前逗留良久,为其线条之舒畅,轻重之恰好赞叹不已。

十二届国展后,书坛少了对路思良的质疑声,大家看到了他的成绩,更看到了他的努力。此时他除了自己习练书法,也开始书法办学。他说教学生的老师,不一定是名师,但一定要是“明师”,就是明白书法的老师,知道如何去引领学生去向书艺与书道行进。

经过艰苦地习练,路思良作品体势,形成自己独有的风格,左右腾挪,线条绵绵不断,富于夸张,每个字相互连接的过程中,打破了汉字传统的规矩,或长短变形、或参差相补、或相互支撑,他开始深谙字与字的呼唤与应答。

路思良的草书作品,笔法与结体上与楷书完全不同,它的旋转连绕,概括了很多点画,既有龙蛇扭曲之劲力,又富有云行水流之从容,且布局变化极大,在豪放洒脱中尽情放纵,游仞于规矩之间,狂而不乱。有书友评说他的草书是一种性灵的流露,兴之所至,没有刻意布局,却天然成趣,收放恰到好处,行其所行,止其所止,一派潇洒天真。书友聚谈时说,难怪路老师的书斋号“潇庐”。思良笑答,其实当年初到芜湖谋生,人皆唤我小路,小路者,潇庐也。

书友还称赞路思良的作品有着写意之美。元代陈绎曾在《翰林要诀·变法》中把书法作品与书家感情、变化的关系说得十分透彻:“情之,喜怒哀乐,各有分数,喜则气和而字舒,怒则气粗而字险,哀则气郁而字敛,乐则气平而字丽, 情有轻重,则字之敛舒险丽亦有浅深,变化无穷。”路思良创作时,非常忘我,激情澎湃,心手双畅,那些墨的轻重,线的跳荡,字的腾挪,以及空间分割,完全不是刻意而为之。这或许正是他的作品能够打动评委与观众的原因。思良正值盛年,我们有理由期待,如此努力的他,一定会在书坛获得更高的声誉,闪耀更亮的光芒。

附:路思良艺术简历:

路思良,又名旭东,号寒池,别署潇庐,出生地安徽宿州市符离集,现居芜湖,中国民盟盟员、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书法家协会注册高级教师、安徽省书法家协会会员、安徽省书法家协会草书委员会委员、安徽省书法创作院特聘书法创作研究员、安徽省青年书法家协会理事,芜湖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芜湖市青年书法家协会常务副主席兼秘书长。

2015年作品入展全国第十一届书法篆刻作品展(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办)

2019年作品入展全国第十二届书法篆刻作品展(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办)

2014年书法作品被甘肃省白银市博物馆永久性收藏(甘肃省白银市主办)

2015年荣获安徽省首届楹联书法展优秀奖(安徽省书法家协会主办)

2016年作品入展首届“华佗杯全国书法篆刻展”(河南省书法家协会主办)

2018年荣获“我们的沃土我们的梦”书法大赛铜奖。(安徽省文联主办)

2018年荣获第三届“燕谷坊杯”安徽书画年度传承奖(安徽出版集团主办)

2018年荣获第四届安徽省十大青年书法家提名荣誉称号。(安徽省青年书法家协会主办)

2018年作品入展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安徽书法大展(安徽省书法家协会)

2018年作品入展第五届林散之书法作品双年展(江苏省文化和旅游厅)

2018年作品入展一带一路、福彩杯全国书法作品展(甘肃省书法家协会)

2021年作品入展长三角优秀青年书法展(三省一市书协)

作者简介:董金义(荆毅),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书画评论人,供职于芜湖传媒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