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大江资讯

“院企沙龙”,助力芜湖企业攀“高”向“新”!

字体大小:

芜湖坚定不移走“产业+科创”的路子,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如何才能高效推进创新成果从科研实验室迈向市场的进程呢?


芜湖市产业创新中心联合市校共建研究院创新打造“院企沙龙”品牌,围绕芜湖市首位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持续聚焦应用技术研发、科技成果转化、人才引进培养、产业孵化培育,为企业和高校搭建一个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平台,为构建产业创新体系、推动芜湖产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从实验室到生产线

精准“对齐颗粒度”



在应用技术研发的转化中,经常会遇到“高校科研院所专家们有技术和成果找不到需要企业,企业有需求却不知道找哪所高校专家”的现象。


图片


而在近日举行的“院企沙龙”走进三山经开区活动中,芜湖造船厂“18000吨级化学品船结构设计与强度分析”技术难题在安理工芜湖研究院精准分析系统中找到了答案;芜湖君华材料有限公司新能源汽车用非晶电机需求与安工大芜湖技术创新研究院的专项研究实现巧妙碰撞。


这样精准“对齐颗粒度”的场景,要归功于芜湖市产业创新中心市校共建研究院“院企沙龙”的品牌效应。自去年以来,“院企沙龙”已走进繁昌区、无为市、南陵县以及三山经开区。  


图片




图片




图片


以区域内产业需求为导向、以技术创新和模式创新为内核,4场“院企沙龙”、7家研究院累计发布科技成果600余项,吸引近200家企业参与,已促成智能网联汽车、机器人等领域的多项关键技术突破,让更多的实验室“火花”变成生产线上的“金矿”,精准服务芜湖区域内产业升级。




从工程师到研究者

助力打造“人才反应堆”



当下,校企合作已成为培养高素质产业人才的重要途径。通过“院企沙龙”平台,企业需求与高校研究精准对接后,高校科研教授可能成为企业痛点技术总指导;企业总工也可能与教授联合指导硕士生……


图片


芜湖市校共建研究院已成为产教深度融合的“人才反应堆”,既为企业输送“上岗即作战”的工程师,又为高校培育“顶天立地”的研究者,更孵化出改变产业生态的创新创业者。


图片


“在芜招收培养研究生约200人,先后引进近10名博士到院任职,助力奇瑞集团、海螺集团、埃夫特等多家单位吸引超1000名毕业生来芜就业。”芜湖产创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2024年,芜湖7家市校共建研究院各平台拥有全职员工280余人,其中研发人员占比70%左右。在芜共建学生培养基地、实习基地72个,建成博士后工作站3个,现有进站博士已达19人。



从点对点到手拉手

促进产业协同发展



如果说让科研成果与企业需求相连是“点对点”,校企合作培养高素质产业人才是“手拉手”,那么,促进产业协同发展即是将一系列优势资源“串成串”。依托“院企沙龙”品牌,市产业创新中心与市校共建研究院将促进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与人才链的深度融合与协同发展。


图片




“未来,市产业创新中心还将积极引入更多优质科技资源与创新要素,依托‘院企沙龙’模式,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与创新发展,助力芜湖这座创新之城在高质量发展航道上全速破浪!”芜湖产创中心相关负责人说。



记者:骆新星 范泽峰 实习生 余韩悦

编辑:郭安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