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你的高考成绩怎样,请务必坚信……
今天,备受瞩目的2024年安徽高考成绩放榜。几十万个孩子,几十万个家庭,此时此刻一定各有各有的欢喜,各有各的忧伤。很少有人能让自己或家人的情绪,超脱于成绩所定义的标准之外。我们只有理解并接受这份心情,才能更好地顺应和安抚之,以让我们对孩子的明天有着更清晰的认识。
前天,父母和孩子晚餐后终于聊及高考成绩即将放榜。一家人的意见竟然出奇一致:
如果考出超水平成绩,就好好地选一所心仪的大学;
如果正常发挥,那也对得起12年付出;
如果发挥不理想,倒也不必担心没学上,只要勤劳踏实,今后找一份养家糊口、能过日子的工作是没大问题的。
所以,无论成绩如何,全家人都要好好庆贺一番。
还有一个身为芜湖一所大学教授的妈妈的孩子,也是参加今年的高考。高考前,这个妈妈分享了她和孩子的一次“非典型交流”。原来,她的孩子在高三第一学期时成绩下滑得厉害,而孩子似乎一直没有紧张起来。
某一天,父母在客厅里看到孩子月考的成绩,依然没有起色,妈妈对爸爸说了一句意味深长的话:“真不行就不强求了,谁又规定教授的孩子将来不可以做普通工作,比如送外卖呢。”
这句话恰好被他们的儿子听到了。此后那个孩子的学习态度发生重大转变,成绩噌噌噌地上升。父母的包容与善意,让他找回了该有的斗志与动力。

而今天,高考成绩真的走进了千家万户,带来的一定是各不相同的反应。千万不要被短视频或抖音上的查分情景所迷惑,认为怎么每家的孩子都是考了600分以上、都能上985呢。
实际上,更多的孩子成绩依然在500多分、400多分或更低的范围内。
这些孩子,许多人一直是非常刻苦和努力,对高考抱着超乎寻常的希望;
有的家庭并不宽裕,父母亲戚希望用孩子高考成绩来提振家庭信心;
还有的甚至寄望于用一场考试改变自己的命运……
这些都是可以理解并值得尊重的愿望表达。
此时,如果他们的成绩没有达到预期,那种阴郁和煎熬会伴随着一家人很久。
每每想到这些一直拼搏的孩子,或者他们普通的憔悴的父母,便让人心生那种莫名的疼爱。



著名作家余华,是第一批高考落榜生,当年他去了卫校,然后被分配到一个小镇的卫生院当牙医。空闲时,余华呆呆地望着窗外的大街,突然感到没了前途。就是那一刻,他决定要改变自己的命运,于是开始写小说,于是就诞生了《活着》《许三观卖血记》等著名作品。
歌星周杰伦也是一位落榜生,他两次高考都以失败告终。2013年央视《开讲啦》节目邀请周杰伦到北京大学百年纪念讲堂,给几乎全是高考状元的北大学子演讲。周杰伦有点尬尬地说:
那一刻,台下的北大学子们齐声喊道“不会!”。
这样的事例其实很多。像马云、俞敏洪等现代企业家,像蒲松龄、李时珍、柳永等古代名人志士,都曾在高考或者科举中落榜过。
王阳明首次参加会试落榜后,表现得平静如水。别人以为他是伤心过度,就安慰他一定要看开一点。王阳明回答:“世以不得第为耻,吾以不得第动心为耻。”王阳明的气节和精神,的确值得今天高考家庭认真学习。
退一万步说,即使高考成绩一般,并不妨碍一个人在家庭里做好成员,在单位里做好职工,在社会上做好公民;
并不妨碍一个人理解幸福、追求幸福、享受幸福。那些幸福的家庭,一定是和睦包容、有情有爱、相互扶持的。
在任何困难与挫折面前,都有来自于彼此的最坚定支持!
不为一时的失利而沮丧,更不为一时的失利而迷茫。
无论孩子你的成绩如何,请昂起头、挺起胸,收拾心情、重整行装,自信而清醒地看待自己的成功与不足。
路在脚下,前途未定,一切皆可期!
▍记者:大江评论员
▍编辑:陈轶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