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安徽

筑梦量子产业的“拓荒者”——记科大国盾量子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研发总监唐世彪

字体大小:

人物名片

唐世彪,科大国盾量子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研发总监。先后获得2022年度安徽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2020年中国发明协会发明创业创新奖一等奖、“2023安徽工匠年度人物”荣誉称号等。

人物寄语

推动量子信息技术走出实验室,服务国家安全、经济社会发展,是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也是我们的荣幸,即使有挑战、有风险也要勇往直前。

4月28日,在科大国盾量子光电集成器件微组装中心,科大国盾量子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唐世彪与团队科研人员探讨光量子芯片的技术攻关难题。他们正致力于将量子通信的终端设备小型化、集成化、芯片化。

通过该公司的产品展示牌,记者看到该公司研发的量子通信终端设备已从最初的冰箱那么大,升级迭代到如今的笔记本般大小。而正在研发的新一代终端设备因采用光量子芯片技术,预计将与手机同等大小。

“量子通信设备不单要做出来,还要让大家愿意用,只有这样,技术产业化才算走向成功。”唐世彪告诉记者。

2000年,唐世彪就读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近代物理系。长期在科大校训校风的熏陶下,他心中很早就树立了科技报国的梦想。9年后,唐世彪博士毕业,适逢科大国盾量子前身——安徽量子通信技术有限公司成立,唐世彪义无反顾地投身其中,致力于量子技术成果转化。

“当时,量子科技产业化相当于‘无人区’,国内对这一领域的认知十分有限,但我们始终坚持核心技术自主可控。”唐世彪说。在10多年的时间里,他像一位“拓荒者”,带领团队不断向量子通信产业的核心器件和关键技术进军。

高速量子密钥分发(QKD)设备,是量子通信中的一款重要核心器件。“当时,这款产品的重要元器件单光子探测器,需要用进口的液氦制冷维持运转。”唐世彪回忆道,他们吃住在实验室,花费近6个月时间,终于完成第一代高速QKD设备原型机研发。

随后,唐世彪及其团队用了4年时间实现了单光子探测核心器件及制冷工艺的全面国产化。他们又用了3年时间,将单光子探测体积整整缩小40倍以上,实现了可靠性、成本、体积上的大幅领先。

基于核心器件的突破,唐世彪带领团队快速迭代了量子通信产品,支撑了世界首条千公里级量子保密通信“京沪干线”、国家广域量子保密通信骨干网(一期)、“天地一体”量子保密通信网等建设。同时,唐世彪也作为第一完成人,获得安徽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产业发展,标准先行。在完成技术突破的同时,唐世彪还主导或参与80余项国内外标准的研制工作,并牵头制定由中国主导的首个系统性规范量子密钥分发安全检测技术的国际标准,有力抢占了国际话语权。

如今,唐世彪已拥有91项专利授权,并荣获安徽省专利金奖。他培养出的40余名技术骨干,不少已成为各领域的技术或工艺带头人。

“我将继续深耕这一领域,为国内量子产业领跑国际做出自己的贡献。”唐世彪告诉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