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芜湖

工厂化孵鱼 打通增收致富路

字体大小:
来源: 编辑:徐涧 芜湖


养殖桶成了“聚宝盆”

孙村镇,兴义村。虽已入春,气温回升很快,但黄浒河边江湾生态农业科技公司鱼苗孵化基地大棚里的温度和湿度,依然让人印象深刻。基地大棚里,通过燃烧生态燃料加热锅炉的方式,将温度控制在二十多摄氏度并保持了相当的湿度 。

而一个个直径达6米的养殖桶,被半埋在地下。“我们采用了数字化技术,控制每个养殖桶的温度、氨氮、ph溶氧量。一期占地面积1700多平方米,总投资达1000多万元,主要孵化市场前景广阔的鲈鱼苗。”公司股东之一的徐必银介绍,基地去年10月开始建设,目前已有28个养殖桶,新增的32个养殖桶也将在近期投入使用,基地的产能还将进一步扩大。

别小看了这些养殖桶,这些“大家伙”就是一个个“聚宝盆”。一尾尾鲈鱼苗在此孵化,而养殖鲈鱼,一个池能出产成鱼6000斤,相当于传统养殖的两亩水面。“这种养殖方式,不仅单位面积产量高,还缓解了土地占用,同时成鱼的品质也比传统养殖的要好很多。”上海海洋大学客座教授、孵化基地的技术负责人顾树庭介绍。

近几年市场上鲈鱼苗种紧俏,价格一直居高不下。从事苗种研究30多年的顾树庭,带来了精心研究了五六年的育苗技术,决定打破传统鲈鱼的育苗方式,反季节孵化鲈鱼苗。

“多年前,我就认识一位繁昌的朋友,看到周边的农户以养殖小龙虾为主。小龙虾经济价值太低,养殖户的利润不高。这次我们选择了市场前景比较广,且老百姓接受度高的鲈鱼开始,实现鱼苗孵化工厂化、反季节销售。反季节销售一方面可以丰富市场,另一方面把鱼苗给农户养殖,农户当年就可以收益,而且效益比较高。”苏州人顾树庭言谈间,平和而低调。

水产养殖,最重要的是一个水字。苗种的品质好不好,水源至关重要。江湾生态农业科技公司落户繁昌前,顾树庭就多次考察繁昌的水源,每次来都要到黄浒河取样化验,通过两年多的跟踪取样,才决定将鱼苗孵化基地建在水源质量较好的黄浒河边。

目前江湾生态农业科技公司鱼苗孵化基地,已成功孵化了1000万尾鲈鱼苗种,出售近300-400多万尾,大大缓解了周边市场农户对高端鱼苗的需求。

带动农户共致富

眼下正值苗种孵化的黄金时期,保证苗种的存活率、控制病源暴发显得尤为重要。顾树庭整日在基地大棚里巡视,在育苗的过程中,不断改进孵化方式,加强鱼病防治来提升鱼苗品质。今年是鱼苗孵化的第一年,已经有外地客商纷纷前来订购苗种。

“只有发展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现代农业,才能让传统农业摆脱‘靠天吃饭’的困境。我们希望通过培育壮大育苗孵化产业,带动周边农户参与,打开农户增收致富的新路径,以实现企业和农户双赢。”顾树庭说,作为企业,虽然有好的产品,但是只有让农户真正看到效益,感兴趣的农户才愿意跟着一起干。

为了丰富苗种品类,今年该基地还引进了20多万尾罗氏沼虾,反季节孵化,预计今年端午节期间上市销售,比应季罗氏沼虾9月份上市期提早三到四个月。上市后平均亩产500-600斤,市场销售价格每斤达35-40元。

除了育苗孵化给当地养殖户带来致富路径,企业用工也让部分农民尝到了甜头。

今年58岁的万帮金和同事胡自茂,正在大棚里巡视。他俩都是本地人。为了生计,俩人都分别去周边地区打工,工作不稳定,收入也时断时续。如今,在家门口就有了一份稳定的工作,让他俩都心满意足。“我们的工作主要是巡视大棚,时刻关注温度和湿度的变化,以及打氧等。”万帮金说。“离家近,收入也不错。”胡自茂补充道。

“我们高峰期,用工达50多人。”徐必银介绍,来工作的大多是本地55岁以上的人,这部分人外出就业相对困难。如今在家门口就能工作,干技术活的每天能赚300元,普通打打下手的也能赚160元。

一尾尾鱼苗,在数字技术的加持下孵化而出,带来的不仅仅是增收致富的新路径,更是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希冀。

图为顾树庭(右 )检测水样。

芜湖日报记者 李扬 文 通讯员 朱海兵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