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芜湖

怎样成为职业农民?“农创达人”马荣花现身说法

字体大小:

“没有个老板样子”是周围人对马荣花最常用的评价。在她创办的湾沚区能胜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内,每天,马荣花的身影出现在各个角落,挖沟、摘菜、锄地、铺管、做饭……任何事她都亲力亲为。

埋头干事的马荣花用十余年将种地做成了事业,自己也荣誉等身,还以青年创业典型的身份参加了芜湖市第二十三场“畅聊早餐会”。

马荣花为什么能够成功?春暖花开的时节,记者一行来到湾沚区花桥镇,听她娓娓道来。

兴趣

马荣花是在近而立之年才转行“种地”,迟来的“叛逆”在家庭内掀起轩然大波。公婆不支持,自己的父亲甚至几次专门跑到芜湖劝她打消念头。“他们想不通,家里几代人都种地,好不容易供出个大学生,不好好上班,又跑回来种地。”提及往事,马荣花苦笑着说。

家人的反对如今看来也不无道理。马荣花毕业后做兽药销售,业绩在公司内名列前茅,甚至还升到了大区经理,可谓“钱”途一片大好。马荣花却觉得,挣得钱再多,却不是自己想要的。

大学时马荣花学的是农业,学校有一处试验田。周末,别的学生都休息了,马荣花就钻到田里做事。她曾在一次采访中袒露心声:“我感觉我停不下来,我有一天不到地里去,就感觉很不舒服似的,就像鱼儿跟水那种感觉,鱼儿就离不了水。”

拧着一股劲,马荣花誓要在农业上闯出一片天地。有一次,连着好几天阴雨,马荣花在烧着炭的大棚里育苗,造成一氧化碳中毒,幸亏发现及时,才保住一命。被家人抬出大棚的马荣花仍拒绝回家,在风口上吹了吹感觉清醒一点了,又继续手上的农活了。

慢慢地,马荣花的执着和付出有了回报,家人松了口,也愿意到地里来搭把手。有了家人的支持,马荣花在创业之路上更有劲了。

苦干

多年忙碌,马荣花已经练就“随时入睡”的绝活。因为需要早起配货,马荣花每天早上三四点起床。天一擦黑,她就上床睡觉。一边睡觉,一边接单,放下电话,能立刻进入梦乡。送货的时候,别人开车,她就缩在一旁补觉,到地就醒。

有人看马荣花生意红火,想效仿,来学习经验。马荣花先让他们当学徒,跟着她身后,她干什么,他们就干什么,体验十天。结果有不少人没坚持下来。“我就让他们再考虑一下,农业是能挣钱,但挣的也是辛苦钱。”马荣花说。

马荣花并没有虚言,为了种好菜,半路入行的她付出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努力:

老家带来的菜苗水土不服,她就跑到别的县区,观察种什么卖得好,自己就跟着种;

请来的女工年纪偏大,学习能力差。她就自己先学,再一点点教,带着她们一起干;

前期种出来的蔬菜滞销,她用小货车拉着菜在菜市场里吆喝,一家家跑市场……

如今,在马荣花的大棚里,七八十种果蔬轮着种,再也不愁卖了。市场也已经成型,专门有人根据订单上门拉菜,还能实现点对点配送。六七十人常年在此务工,农忙时能达到数百人。马荣花成为名副其实的销售额上千万元的企业老板,而她始终像周围人评价的那样,“没有个老板样子”地忙忙碌碌。马荣花说,她会一直忙下去。

心宽

去年,马荣花作为青年创业典型受邀参加“畅聊早餐会”。会上,市领导问她:“马荣花,你遇到的最大困难是啥?”马荣花实话实说:“自然灾害,这个最厉害,老天不让你干,你就干不起来。”

在马荣花的创业之路上,几次自然灾害让她刻骨铭心。

2012年台风“海葵”来袭,地里刚建好的70亩大棚全被掀翻,马荣花为了护住大棚差点被风吹走。所有积蓄全打水漂,刚有起色的生意也回到原点。看着满目疮痍,马荣花坐在水里放声大哭;

2017年遇洪涝灾害,马荣花家近300个大棚被淹,损失近140万元……

不期而遇的打击没有压垮马荣花,而是不断打磨她的心态,让她愈挫愈勇。

2017年防汛形势紧张时,需要向内放水缓解圩埂压力,马荣花家就在被淹范围内。当镇领导上门告知这一消息时,马荣花没二话,“没事,该放就放,我们就损失这一季,过后把大棚害虫杀一杀还可以继续种,就当大水帮我把大棚灌一灌水了。”

今年年初,大雪压棚。夜里3点,马荣花一看情况不对,马上组织人扒雪,干了整整一天,累得连续几天胳膊酸疼,但换来的是所有大棚的完好无损。天一变暖,当受损的农户还在维修大棚时,马荣花已经第一时间组织春耕春种了。

“干农业就得心态好,有时候挺过去也就过去了。”马荣花说。

求变

“目前正在铺管道到棚头,马上这个小房子会装上一个显示屏,打造成控制室。”谈及即将上岗的自动化喷滴灌设备,马荣花兴致勃勃,“到时候我用手机一点,自动浇水施肥,能省不少事。”

在已经建好的大棚里安装自动化喷滴灌设备,岂不是需要很大的开挖量?实则不然,马荣花告诉记者,早在几年前,她就花了上百万元将蔬菜大棚种植区全部装上了稳压供水系统。相当于“毛细血管”早已打通,只等接上“大动脉”,水肥就可以畅通无阻了。

作为职业农民,想在前、干在前几乎成了马荣花的职业习惯。每年,马荣花都会与科研院所及高校合作,引入新品种,并在大棚中做对比试验。一旦效果好,马荣花总是“第一个吃螃蟹”,开展大规模种植并向外推广,可谓领周边菜农种植品种之先。

近段时间,马荣花盘算着添置一些农用机械,公司也聘请了四五位年轻人,为未来发展铺路。今后“谁来种地、如何种好地”?马荣花认为还是要靠机器,靠年轻人。“未来,通过机械提高了公司效益,再加上好的企业文化,我相信年轻人还是愿意留下来的。”马荣花信心满满。

图为马荣花(资料图片)。

芜湖日报记者 付君兰 文 梅韬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