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天下

【社论】药品集采,让“打五折”照进现实

字体大小:
7月22日,在国家卫健委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国家医保局医药管理司副司长李淑春介绍,2018年以来,国家医保局会同有关部门以带量采购为核心,推进药品和高值医用耗材的集采改革向深度和广度拓展。从改革的成效看,集采有力地促进了药品和耗材价格回归合理水平。国家组织药品的集采平均降价超过50%。
药品集采“打五折”这样的降价幅度,还是源自于改革的成果。很长一段时间以来,看病贵之所以饱受诟病,其中一个关键因素就在于,药品招标采购环节中的不公开、不透明,存在一定的利益输送。而在集采制度改革之后,药品、医疗器械招标采购全都在阳光下运行,直白地说,医保集采没有了中间商赚差价,药价自然也就能够降下来。
许多人应该都对此前一段关于国家医保目录药品谈判现场的视频有印象。视频中,经过一个半小时的漫长谈判,企业代表8次离席商谈,最终,药品成交价比报价降低了两万多元。这场谈判被网友称为“灵魂砍价”。
这种“国家级砍价”成为被围观的、最为直接的利益博弈,药厂方有利益诉求也是正常,把博弈放在明面上,就能避免不正常的利益输送。触动利益是比触动灵魂要难,医保目录药品的价格牵一发而动全身,每一分价格的变化,都意味着巨额利益的调整。大量救命救急的好药能否通过谈判降价进入医保,要动的是多方的利益蛋糕。
虽然中国经济取得了跨跃式的发展,但是,从人均医保资源来看,水平依然十分有限。要想用有限的医保资源满足最多人口的基本需求,其难度可想而知。
对于这一大部分群体来说,药价下降,就意味着看病的负担下降,这不仅关系着患者的生命健康安全,也直接影响着每一个家庭的稳定安宁。正如当时国家医保局谈判代表张劲妮所说,“每一个小群体都不应该被放弃”;药品价格降低一元钱,很可能就意味着有更多的人买得起自己需要的药品。
三年之前集采政策刚刚出台之时,资本市场一片看空之声。但经过了三年来的包括医保谈判和带量采购等环节在内的集采全链条不断深化改革,在集采入围企业数量、报价引导、采购周期等方面的规则设计都得到不断地完善和改进,也获得了市场的验证。根据国家医保局发布的《2021年全国医疗保障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2021年通过谈判降价和医保报销,年内累计为患者减负1494.9亿元。
今天我们已经能够清晰看到,集采改革从机制上破解了医药价格虚高问题,净化了医药流通渠道,同时也改善了医药行业的整体生态,为医药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生态环境;医改的成果,正在惠及每一个人。
(本文来自澎湃新闻,更多原创资讯请下载“澎湃新闻”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