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天下

全球化智库王辉耀:外方智库商会都希望尽快访问中国|新京智库

字体大小:
全球化智库(CCG)访问大西洋理事会并与其主席等进行交流。 图/全球化智库(CCG)供图

6月,全球化智库(CCG)的专家学者团走出国门,开启了为期一个月的海外出访之旅,先后赴新加坡、美国、法国、德国、比利时等国家访问众多政要以及智库、国际组织、商会组织、媒体机构的负责人。其中,对美国纽约和华盛顿为期十天的访问是2019年年底疫情暴发以来,中国智库代表团首次访问美国。

外方对于中美、中欧关系有何看法?新京智库就此采访了全球化智库的创始人兼理事长王辉耀。 

释放了一个积极的重启信号

新京智库:此次CCG专家团海外之行的意义是什么?

王辉耀:此次出访的背景很特殊。从2019年底疫情暴发以来,线下的国内与国际间的人文、智库、学术交流基本上中断了。而我们又面临中美关系跌入几十年来最低点、国际环境日益紧张的处境。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这次出访在美国、欧洲、亚洲一共组织和参与了七八十场活动。

这些活动的意义在于,一方面,回应了国内和国际双方都非常迫切的沟通需求。此次出访所到之处都受到了热烈的欢迎,接触的组织范围之广、交流讨论的信息量之大、接触的人物层次之高是我们出访活动的历届之最。比如在美国我们见到了十几个顶级智库、商会的负责人,以及国务院的官员。他们看到我们都非常欢迎,对于我们国内的抗疫、经济发展等议题都非常感兴趣。

另一方面,我们向他们释放了一个积极的重启信号。既然北京的智库能去访问他们了,那么外方的智库、学术机构等组织也可以积极策划来中国考察了,国内的同行同样也可以开始计划走出去了。这就对于线下的国内和国际的民间智库往来和人文交流起到了一个催化剂的作用。

他们普遍向我们表示,近年来华的考察访问很难进行,相关投资活动也不好实施,没有第一手考察资料很难做新的投资规划,因此希望能尽快访问中国。我们在交流中也提出了建议,我们能不能采取类似冬奥会的闭环模式,让他们从抵达到离开,就在一个固定的“泡泡”里面对面地交谈,减少因为隔离等限制而造成的阻碍。

新京智库:此次全球化智库与西方智库、媒体、国际组织等机构进行了全面的交流,他们更关注中国的哪些话题?

王辉耀:欧美地区的企业组织更关心中美之间冲突走向的各种可能性,比如有没有可能发生热战,在这些情况下他们的应对方案是什么,这会影响到他们的产业布局。

媒体和智库普遍很关心中美关系的前景和相关的热点问题,比如最近的中美关税问题,这个问题的背景是美国的中期选举,因为现在美国政府对华表现出强硬姿态已经成了美国的一种“政治正确”,他们很担心主动降关税会失去选票。所以他们提出,不希望美国首先降关税,希望能双方同时进行或者他们后降关税。

我们也经常讨论中国对外的旅游什么时候能再开启、中国经济的前景如何、新的增长点在哪里,我们的共同富裕的内涵是什么等。

中欧关系的发展潜力很大

新京智库:通过这次访问,你怎样看待中美关系的发展前景? 

王辉耀:相较于特朗普政府时期,拜登政府对中国的态度更加务实。这一点从布林肯的对华政策“三分法”的修改过程就能看出来。今年5月,布林肯在乔治华盛顿大学发表对华政策演讲时,改变了他之前提出的“竞争、对抗与合作”三分法,修改为“投资、结盟和竞争”的三分法,即进一步投资美国国内建设,巩固盟友体系以及在“实力基础上”同中国展开公开、公平的竞争。也就是说美国也明白管控中美关系的重要性。

如今,双方要给中美关系找到一个“底部”,双方都要积极地给予更多确定性和稳定性,控制局面不要再下滑。过去一个月里,我们已经看到了五次中美间的高层会晤,尤其是王毅部长和布林肯在巴厘岛会面照片,双方没戴口罩也没碰胳膊,而是直接握手,这些信号让大家很受鼓舞。

除此以外,要扩大民间的人文交流,包括智库等各类学术团体的访问,留学生之间的交流,科学技术、商务合作和文化旅游业的共同发展,友好城市友好省份项目等这些都要积极推动起来。这些活动会给中美关系起到正面引导的作用,增强他们与中国合作的信心。

新京智库:你在《21世纪的中国与全球化》一书中提出了中美欧大三角关系,请具体谈谈这方面的理论设想。

王辉耀:中美两国的关系是决定世界秩序是否稳定、全球化顺利与否的关键,而中欧关系则决定着未来欧亚大陆的内部经济互通和整合程度,并为全球治理奠定新的基础。未来,我们可以举办中美欧峰会和首脑论坛,管控和解决各方的冲突和矛盾。

对欧盟而言,美国是其传统盟友,而中国已经成为欧盟第一大贸易伙伴,欧盟作为利益相关第三方可在中美之间发挥调和作用,推动打造更具稳定性、建设性的中美欧大三角关系。此次我们在欧洲考察,接触了很多政要和智库负责人,他们都对这个提法很欢迎,认为这种机制能够提升欧洲在全球的地位。这个机制由我们中方智库提出,是中方对中欧关系重视的表现。

我们在这个大三角关系中,要积极争取并且团结好大多数力量。中欧关系的发展潜力很大,接下来有很多可以推进的重点。比如中欧投资协定的批准、数字经济和绿色发展的技术平台合作、《中欧合作2025战略规划》的讨论等。

新京智库:你对当前全球化发展的趋势是怎样看待的,尤其是在近几年反全球化、逆全球化的声音并不小的背景下?

王辉耀:我认为全球化的大方向和大趋势不会发生改变,只是全球化进程遭遇了一定曲折。现在我们人类走到了一个“新的布雷顿森林时刻”,需要用更包容的心态去探索全球经济增长和全球治理的新路径。

全球治理合作的领域,除了气候变化、疫情之外,基础设施也可以成为一个重点。我们在与世界银行前首席经济学家、美国前财长劳伦斯·萨默斯讨论时,产生过一个世界基础设施重建计划的构想:世界银行、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亚洲开发银行、非洲开发银行、美洲开发银行、欧洲复兴开发银行等机构联合起来,建立世界基础设施投资银行,推动全球基础设施的重建工作,甚至包括乌克兰的重建计划。

近期WTO框架内,在渔业补贴、粮食出口、疫苗专利等议题上,大家已经通过积极讨论达成了共识。这也说明了我们通过组织相关议题的讨论、寻找共识、构建相应机制是能够获得积极成果的,所以接下来要朝这个方向继续努力。

新京报记者 孔雪
编辑 柯锐
校对 刘军